一团火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其中有震惊的,毕竟过亿亩隐匿田产这个数据,着实有点让人瞠目结舌。要不是沈忆宸主导这次清丈田亩,估计包括皇帝在内的满朝文武,都想不到原来大明耕地面积突破了九亿亩大关。

还有就是羡慕嫉妒恨结合的,要知道留守在京师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是对外派举动采取鄙夷态度,认为这是沈忆宸用名利收买的手段,按照朝廷以往的尿性,封赏实际到手起码打个对折。

结果这笔银子分文不少的发放到外派京官手中,平均下来每个人领到的赏银高达数千两之多,这笔钱放在明良朝时期绝对称得上巨款,足以保障正常五口之家百年衣食无忧。

更为离谱的是,这仅仅“利”的赏赐,“名”方面沈忆宸还没有出手。按照最初的承诺,这批言官清流回京之后吏部考核会有优待,并且将得到重用。

实打实的名利赏赐,远比自命清高的酸楚要诱人的多,这下很多意志坚定的保守派理学家,都不由动了投靠沈忆宸的心思,毕竟混官场的怎么也得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道理。

不过伴随清丈全国田亩动作到尾声,加之一条鞭法折银纳税的实行,朝中还是有些士大夫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危机感,看这架势沈忆宸该出下一招了。

果不其然,明良三年九月初六,就在大明秋收在即的时候,沈忆宸宣布了今年秋税纳粮,各地州府不再按照人头税征收,而是摊丁入亩并且更进一步优化,按照田产税的方式征收。

全国田亩分为垦地跟荒地,根据肥沃程度的不同,每亩税收比例定在收成百分之十上下。正常情况下明朝一亩地能收获两石左右的粮食,按照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的计算方式,百分之十就是每亩收田赋两斗。

《明史》里面记载,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用最简单的方式翻译过来,就是明朝官方田赋是每亩五升粮食,仅为沈忆宸标定的四分之一。

单从账面数字上来看,大明还真称得上是轻徭薄赋,休生养息。可为什么看似极低的赋税,明朝百姓却活的如此艰难,以至于中后期基本上处于一种民不聊生的境地中呢?

原因就在于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明朝官方只规定了正税,可百姓们的负担大头从来都不是正税。除了田赋外,底层农民还得承担地租、徭役,然后还有各路官员往来的摊派,再加上“火耗”,盐税,三饷等等。

实际上大明百姓的税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明末江南一代赋税最重时期,单单每亩交给官府的田赋摊派下来就要八斗,足足是沈忆宸规定的四倍!

这种惊人的苛税,如果再算上地租的话,哪怕风调雨顺大丰收,八成以上的产粮都得交出去。要是稍微碰到一点旱涝不均的灾年,恐怕还得倒欠官府的税收跟地主的田租。

明朝末年西北很多地方,就出现过田税欠到几十年后的场景,直到大明亡了这个税都还没还清……

沈忆宸制定的一条鞭法,就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税收给统一下来,每亩田地只需要缴纳两斗田赋即可。并且以后任何官方徭役,不仅不能从百姓这里收钱,还得给征调出工的百姓发钱!

这点执行上面沈忆宸不太担心,毕竟工部尚书徐有贞是沈党中人,他当初外派治水就参考了自己早年的山东发钱模式。这才效率非凡用数年时间,修好了河南到山东的接近千里河堤。

但是朝堂上终究只有一个徐有贞,沈党门生弟子也远远没有占据官场主流。当摊丁入亩的政策发布之后,天下士绅阶层终于看明白沈忆宸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目标,那就是从自己等人身上征粮纳税!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获取一个功名成为人上人,享受士大夫阶层的特权。结果现在沈忆宸一朝废除,读书人跟贩夫走卒是一样的待遇,这如何能忍?

田产税发布短短数日,朝中官员跟地方豪门望族群情激愤,各种舆论风潮直指沈忆宸独断专行,妄图破坏千百年来的规矩传统。

只不过碍于之前礼部尚书何文渊败的太惨,这次文官集团学聪明了,明白沈忆宸大权独揽加之皇帝在他掌控之中,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势。

再加之朝中沈党风行,八部尚书中有五部旗帜鲜明的支持沈忆宸,单单靠着弹劾很难成事,那么就干脆从地方入手。

毕竟皇权都不下县,各州府全部由当地的豪门望族掌控,你沈忆宸靠着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言官清流,以及一个死板迂腐着称的内阁特使杨鸿泽,能挡得住天下悠悠众口?

于是乎沈忆宸推行田产税的重要试点,也就是内阁特使杨鸿泽驻扎的河南布政司率先起事。当地的士绅望族派出一批读书人,利用明朝百姓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短板,把田产税给描述成皇帝为西征加收战争税,派出京官来搜刮民脂民膏!

沈忆宸之前在京师几次政治斗争中,就非常善于利用“势”的力量,换作杨鸿泽这种传统士大夫主导政令实施,很明显身份尊卑这套思维带来的隔阂,让他们很难去深入百姓,别说抢占什么“舆论阵地”。

这种堪称漏洞百出的谣言传播,杨鸿泽跟外派言官清流们得知后不以为意,更不会学习沈忆宸那样深入田间地头解释宣传。结果在有心人的煽动之下愈演愈烈,以至于出现数千百姓围堵杨鸿泽驻扎的布政司衙门,抗议朝廷颁布的田产税并要求废除。

此起彼伏的抗议声穿过府衙,传到了杨鸿泽的耳中,他此刻脸色铁青无比,完全没有想到一项利国利民的良政实施,为何会出现这种场景。

坐在杨鸿泽下方两人,分别是河南布政使钱凡江,以及河南按察使黄伦。

这两人看着杨鸿泽那张阴沉到能滴出水的脸庞,表面上流露出来是一副凝重紧张的神情,实则心里面却在冷笑不已。毕竟身为河南三司的两位最大主官,自然拥有着数量庞大的田庄地亩。

田产税的颁布实施,他们这类地头蛇就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之所以会出现百姓围堵布政司衙门的场景,背后就是地方官员的放纵跟推波助澜。

当然,阴谋不能展露的太过于明显,现在时机差不多已经成熟,布政使钱凡江跟按察使黄伦,打算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白脸,好好演绎一出双簧让杨鸿泽知难而退!

喜欢我成了大明勋戚请大家收藏:(www.ythwx.org)我成了大明勋戚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一团火文学推荐阅读: 北雄带着警花闯三国给六界大佬送娇妻战枭:边关飞将法兰西之狐战国小人物大宋风华大唐逍遥驸马爷诡三国明血续南明小兵活下去诸天人物附我身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民国之文豪崛起吓人,群里竟都是古代大佬大唐:我安禄山绝不造反初唐小驸马大唐:熊孩子开局整哭李二乱武东晋兼济大明跃马大明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红楼小侯爷三国之白马关郎大明之建藩海外天唐锦绣乱世小王爷一剑长安开局选择宗师境,刀劈奸宦东朝英雄传唐砖风吼证道录大宋搢绅张齐贤不让江山新军阀1909小阁老崇祯十五年大唐孽子从神级选择开始的特种兵北宋大丈夫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百度宅男当崇祯窃明神都锦绣大宋之极品纨绔三国之席卷天下重生之老子是董卓大纨绔
一团火文学搜藏榜: 民国投机者战国之天下纵横我姐姐实在太宠我了三国之妖才汉祚龙兴冲天皇帝传奇明帝国三国之我拐走刘备的人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最强奶爸兵王大明至圣宋成祖大秦:刚成神祗,开局点化秦始皇狼牙兵王国破山河在大上海1909三国:从刀了张让开始大唐摘星人傲天兄弟之冰岛权宋天下魏武中兴系统派我来抗战永历十四年教官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任行太白我,军官,创建专业蓝军部队三国修改器红楼小侯爷扛枪的巨星元朝帝国风雨北宋的无限旅程锦衣行之吕敏传我比崇祯大一岁回到初唐当神仙燃晋钢铁皇朝紫岭箐梦抗日之铁血战将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征程唐时明月宋时关回到秦朝当扶苏唐朝九千岁穿越之纵横大唐明统天下三国之王者无双大宋权相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逍遥初唐一戟平三国兴风之花雨
一团火文学最新小说: 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大宋西门笔记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曹魏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杀手特种兵远征军之溃兵兄弟吕氏皇朝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极品皇帝奉天承运超级大独裁者大宋极品国师江山如此多骄抗日之横扫天下盗宋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大唐全才宋起波斯湾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血帅猎日神刀铁血骠骑边戎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开国功贼大周权相抗日之精英特战队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穿越之纵横大唐明统天下汉末帝国时代将明少年之烽火岁月祸害大清终唐正德五十年回到古代当将军大宋首席御医混在东汉末斜风逐鹿大唐天下重生三国之我乃曹昂大宋八百年第五部队之海盗王